清明节气的含义

2023-03-17 16:08:01 来源:网络整理

分享到:

清明节气的含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的时节。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时至清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就不冷了,进入到春季。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回暖,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万物生机勃勃,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节气的风俗有祭祀扫墓、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吃青团子等。

 

1、祭祀扫墓: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在这天,祭祀扫墓,缅怀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之情,是弘扬孝道的节日。

 

2、踏青: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青青,是踏青的好时候,踏青也就是春游,因为祭祖往往在郊外,就把祭祖和郊游结合起来,既缅怀了先人也健康身心。

 

3、插柳:在清明节这天很多人会在门头上、屋檐下插柳,俗称可以祛疫鬼,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也有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4、荡秋千:荡秋千也是清明的习俗之一,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5、放风筝:清明时节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在过去还有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吃青团子:清明还会吃青团子,为了纪念先人,团圆的意思,青团是用艾草捣碎了后挤压出绿色的汁液,跟糯米粉混合后揉面,再包上各种馅料,做成青团。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文章与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 客服微信:zwhlwkf